甘油含量检测服务,甘油含量试剂盒
本产品仅供科研实验,不得用于医疗或食用。
甘油是甘油三酯的水解产物。甘油三酯水解生成1分子甘油和3分子游离脂肪酸,称为脂肪分解。脂蛋白酯酶水解血中甘油三酯;胰脂酶水解食物中的甘油三酯;激素敏感脂肪分解酶水解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。与游离脂肪酸一样,甘油含量是甘油三酯水解反应的可靠检测指标,但检测更加方便。本试剂盒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与经典GPO Trinder酶学反应,通过比色测定液体样品甘油含量。试剂盒经过优化使得操作简单,检测灵敏度10μmol/L,线性范围10~1200μmol/L,可靠性和重复性俱佳。适合生物医学、食品实验室检测。
测定原理:在ATP存在下甘油被甘油激酶磷酸化为3-磷酸甘油,再被甘油磷酸氧化酶氧化生产过氧化氢:在过氧化氢酶作用下生色底物转化为苯醌亚胺,光密度值与甘油浓度成正比。
丙三醇,国家标准称为甘油,无色、无臭、味甜,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,是一种有机物。俗称甘油。
丙三醇,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,也能吸收硫化氢、氰化氢和二氧化硫。难溶于苯、四氯化碳、二硫化碳、石油醚和油类。 丙三醇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。相对密度1.26362。熔点17.8℃。沸点290.0℃(分解)。折光率1.4746。闪点(开杯)176℃。急性毒性:LD50:31500 mg(大鼠经口)。
发现历史:甘油,1779年由斯柴尔(Scheel)首先发现,1823年人们认识到油脂成分中含有Chevreul,希腊语为甘甜的意思,因此命名为甘油(Glycerine)。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因其为制造的原料,则产量大增。
物理数据:
1. 性状:无色无臭的黏稠状液体,有甜味。
2. 沸点(ºC,101.3kPa):290,182(2666pa)
3. 熔点(ºC,流动点):20
4. 相对密度(g/mL,15/15ºC):1.26526
5. 相对密度(g/mL,20/20ºC):1.2613
6. 相对密度(g/mL,25/25ºC):1.26170
7. 相对蒸汽密度(g/mL,空气=1):3.1
8. 折射率(15ºC):1.47547
9. 折射率(n20ºC):1.4746
10. 折射率(n25ºC):1.4730
11. 黏度(mPa·s,20ºC):1500
12. 黏度(mPa·s,25ºC):800
13. 黏度(mPa·s,30ºC):600
14. 黏度(mPa·s,50ºC):150
15. 闪点(ºC,闭口):177
16. 燃点(ºC):523(Pt上);429(玻璃上)
17. 蒸发热(KJ/mol,55ºC):88.17
18. 蒸发热(KJ/mol,b.p.):61.09
19. 生成热(KJ/mol,15ºC,液体):669.05
20. 燃烧热(KJ/mol,25ºC,液体):1656.42
21. 比热容(KJ/(kg·K),15ºC):2.46
22. 电导率(S/m,20ºC):1.0×10-8
23. 热导率(W/(m·K)):0.29
24. 蒸气压(kPa,125.5ºC):0.13
25. 体膨胀系数(K-1):0.000615
26. 溶解性:能吸收硫化氢、、二氧化硫。能与水、乙醇相混溶,1份该品能溶于11份乙酸乙酯、约500份,不溶于苯、二硫化碳、三氯甲烷、四氯化碳、石油醚、油类。易被脱水,失水生成双甘油和聚甘油等。氧化生成甘油醛和甘油酸等。在0℃下凝固,形成有闪光的斜方结晶。在温度150℃左右时,会发生聚合。与无水醋酸酐、高锰酸钾、强酸、腐蚀剂、脂肪胺、异氰酸酯类、氧化剂不能配伍。
27. 相对密度(20℃,4℃):1.2613
28. 相对密度(25℃,4℃):1.255130
29. 临界温度(ºC):576.85
30. 临界压力(MPa):7.5
31. 偏心因子:1.320
32. 溶度参数(J·cm-3)0.5:34.315
33. van der Waals面积(cm2·mol-1):7.650×1010
34. van der Waals体积(cm3·mol-1):51.360 [2]
更新时间:2024/12/11 17:30:52